这些美食里有多少“虫子”你根本想象不到
这些美食里有多少虫子你根本想象不到生食,美味中带着危险的味道。顺德的鱼生薄如宣纸,潮汕的醉虾晶莹剔透,广东的生滚牛肉粥软嫩爽滑这些没有煮熟的美味里,隐藏的是各种寄生虫,泡酒、浇醋、蘸芥末之类的措施对它们毫无威胁,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向人类展示大自然的力量。宁波一位46岁的阿姨,高烧咳嗽大半年,病情反复,辗转多家医院都没有好转。几经折腾跑到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的医生们终于帮她找到了病因肺吸虫感染。而凶手肺吸虫,就藏在这位宁波阿姨最爱的当地美食醉虾醉蟹当中。肺吸虫的虫卵在淡水胚化,数周后孵出毛蚴,随后侵入淡水螺类的软组织中。它们在螺类的软组织中长大,最终成为尾蚴,利用完后就离开螺体,向下一任宿主甲壳动物进攻。在甲壳动物的身体中,尾蚴变成了囊蚴,就可以感染人类了,它们在静待一个机会这时,如果人类食用了囊蚴寄生的甲壳动物,而且甲壳动物还碰巧没被煮熟或只是被腌制,囊蚴就有机会进入人体,在那里走上蚴生巅峰。囊蚴在十二指肠中脱囊而出,穿透肠壁进入腹膜腔,穿透腹壁和膈肌进入肺内,在肺中成囊,发育成成虫并产卵。它们的下一代会通过痰液、粪便排出体外,而后继续感染其他生物生生不息。不过,众多寄生虫家族中,肺吸虫只能算个青铜,大佬们还在后面。华支睾吸虫,又名肝吸虫,当之无愧的寄生虫圈黄金大佬。它擅长感染诸多淡水鱼类,比如青鱼、草鱼、鲢鱼、鲫鱼、鲤鱼等等。来自黑龙江的小麦穗鱼,肝吸虫的感染率甚至高达100%。如果你恰好吃到感染了肝吸虫的鱼生,那么你就成了它们的最终宿主。肝吸虫的幼虫会顺着人的食道来到肝脏,在胆管内发育成成虫,破坏胆管内上皮和黏膜下血管,幼虫的代谢物和分泌物还会引发一系列病变,甚至可能导致胆管上皮癌变。不光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如菱角、茭白、荸荠也逃不过寄生虫的侵袭。比如尊贵铂金级别的大佬布氏姜片虫,体型大且吸盘强劲。当人类生食了这些被感染的水生植物后,姜片虫会重点攻击人类的小肠,那肥厚有力的吸盘吸附在人类柔嫩的小肠黏膜上,足够引起黏膜的充血水肿甚至脱落坏死了,只要虫子足够多,甚至可以引发肠梗阻。有一种说法是,海水鱼生活在海水中,海水渗透压与人体不同,所以一般海洋的寄生虫很难感染人体。人类还是太年轻,大自然并没有那么简单。异尖线虫就是一种专门寄生于海洋动物身上的寄生虫。当人类进食了被污染的鱿鱼或海鱼之后,异尖线虫的幼虫能够长期存在于人体内,引起腹痛以及强烈的过敏反应,甚至穿破肠壁在腹腔内形成脓肿。胃镜下,众多幼虫的招摇,也会给做内镜检查的医生带来极大的心理阴影。异尖线虫感染在多个沿海国家都有发现,而在日本的流行最为严重。至于原因,对,就是你想的那样(生吃)。另外,海鲜中还可能存在一些致命的细菌,如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一旦人类感染,也会导致较严重的疾病。那么,我们真的要告别美味的生鱼片了吗?根据FDA建议,满足一定条件的冷冻可以降低寄生虫感染的风险[2]:要么在20℃及以下冷冻储存7天;要么在35℃及以下冷冻储存15小时;要么在35℃及以下的环境温度中冷冻,之后在20deg;C及以下的环境温度中储存24小时。但这么一来似乎就丧失了生鱼片的乐趣了。深度冷冻之后,鱼肉的口感会大打折扣,而厚实的鱼即使在这种条件下冷冻过,也不能保证寄生虫的风险下降,因为可能冻不透。而且要消费者眼巴巴地看着一条新鲜宰杀的鱼,进入冰箱冷冻7天,似乎也不太现实。即使以上条件都能满足,也有消费者愿意等上7天,但深度冷冻之后,微生物的污染风险就增加了,比如甲型肝炎病毒、沙门氏菌、创伤弧菌、红斑丹毒丝菌,迟缓爱德华菌,嗜睡气单胞菌所以,咱们要不,就不吃生的了?除了以上水生动植物,陆生、两栖动物也不可生食。溏心蛋金黄流心的蛋液应该很少有人能拒绝吧?但是,如果其中夹带了伤寒沙门菌和非伤寒沙门菌这类私货呢?引起发烧、拉肚子,甚至凶险要命的动脉瘤可不是闹着玩的。鸡蛋的沙门菌感染普遍存在,备受追捧的土鸡蛋沙门菌污染尤其严重。那些可生食的鸡蛋,需要清洗、消毒,鸡舍严防死守和鸡蛋全程冷藏的一条龙关怀,任何一个环节出了纰漏都会前功尽弃。牛羊肉肉片在滚汤里烫一烫,老了就不好吃了,人类这么想,旋毛虫、包虫和绦虫很高兴。还有牛带绦虫虫卵,发育成成虫后可达4~8米,寿命可达20~30年甚至更长。更不要说还可能感染布鲁菌这可是恐怖主义生物武器的材料。蛇、蛙曼氏裂头蚴的幼虫,寄生在蛙和蛇的体内(因为蛙可能会被蛇吃掉)。人吃了没有煮熟的蛇和蛙,幼虫就有机会进入人体,进而到处游窜。皮肤上有一个小包,过会又没有了?裂头蚴到此一游,往下一站去了。下一站是脑子还是尿道?随缘吧。蜗牛、螺肉雨后的路边有大蜗牛?忍不住摸摸它,甚至送它一程?蜗牛、蛞蝓(也就是鼻涕虫)和螺(尤其是个大肉多的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虫(也叫鼠肺线虫)生长的必经之路。不论是生食本尊,还是皮肤伤口与它亲密接触,都可能感染,而且这种虫专门侵袭中枢神经系统,也就是专门吃脑子。还记得那个在同学起哄中生吃了一只蛞蝓的19岁澳大利亚男孩吗?几天之后他就开始发高烧、瘫痪,寄生虫损害了他的大脑,最终他在28岁的大好年华去世了。以上风险种种,老饕还有活路吗?其实屏蔽风险的方法很简单。食物除了正规渠道购买,以及上述所说的特定条件下的冷冻之外,煮熟是王道!还要记得严格区分生熟菜板和容器。毕竟,我们的祖先用了漫长的时间,经历了大量探索,才学会使用火来烹饪食物,提高了人类种群的生活质量,延长了人的生命,如果可以,我们尽量不要重新吃回生的吧
TAG标签:
颈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提问不同症状的荨麻疹采取不同的疗法
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的临床检查手段
出现了酒精肝能治好吗